购物中心店铺销售采集的前世今生-汇动篇

2021-03-07
项利军

作者简介:商业地产数字化研习社创始人,十多年商业地产信息化建设经验,曾参与百联、万达、凯德、中航、绿地等上百个商业地产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商业地产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见证者。现主要工作是联合组织商业地产圈伙伴一起探索并推进中国商业地产数字化之路,为商业地产提供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



故事应该从2012年的那个冬天说起,作者从朋友那得到一个信息,北京凯德在试点一种新型的店铺销售采集方式;该采集方式的原理是在店铺自有的收银机和打印机之间安装一个盒子,通过截取收银机给打印机传输的打印指令来获取收银小票数据,并将小票上的每一字段信息解析出来存入数据库以实现销售数据的准确抓取。

从此购物中心店铺销售采集进入小票采集时代;而在这之前作者已经经历过购物中心店铺销售采集的每一个阶段。



集中收银模式

当年的购物中心管理团队都是百货出身的,其中零售业态绝大多数都是联营扣率结算方式,因此在销售采集方面也是直接借鉴百货的集中收银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一定程度上确保销售的准确,同时能够很好的落地营销方案;而餐饮业态基本上是租赁纯租金模式,因此直接去抄报销售即可;但是随着一些开放式、街区式购物广场的出现,集中收银模式给顾客付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开始出现租用收银模式。


租用收银模式

是指商场将收银设备租给店铺使用,又称分散收银模式;比如当年笔者有幸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百联西郊就是典型的盒子+街区的建筑,当时在一部分集中地区的联营扣点店铺采取的是集中收银,其他的零售业态采用的是商场租设备给到店铺收银。


但是对于分散式收银模式,没办法解决的就是店铺的飞单问题,在收银员的管理上又延伸出两种模式:商场派收银员进入店铺收银、店铺营业员操作商场POS进行收银;而在收银款的管理上又延伸出三种模式:收银款全部进入商场账(下月月初月结返款)、收银款部分进入商场账、收银款全部进入店铺账。


分散式收银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方便统一管理和统一营销;最大的弱点就是没办法确保每家店铺的销售准确性,或者说你想确保销售准确性需要付出很大的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


销售接口对接模式

由于集中收银顾客消费体验差,分散收银模式销售准确性没办法保障,且商场在跟店铺的经营结算方式又往往存在纯扣或是两者取高的模式,因此在2009年之后如何提高采集准确率上已经进入到刻不容缓的阶段。


基于当时环境,销售接口对接模式被历史推上了前台,销售接口从方式方法上经历了几年后又分为几种模式:直接从店铺收银系统数据库中抓取数据(又称主取式采集)、店铺将按照要求将销售数据传入中间数据库商场方从中间库去抓取数据(又称中间库采集)、通过webservice接口来对接销售数据(又称webservice模式)。


销售接口对接模式,虽然从数据准确性上来说提升了很大一个层级;但是不论从店铺的配合度上,还是开发成本上,抑或是沟通成本上也跟着上升了好几个层级;而且这种采集模式不但没办法做到统一营销,而且银行也不愿意为之投入任何成本,基本上需要购物中心自掏腰包来落地。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购物中心真正能够上线这种采集模式的店铺数量不多。



数采的春天要来了

作者有过上述的经历后,对于小票采集盒子模式的出现,那是恨不得马上能找客户来实践验证。幸运的是当时有客户愿意花钱尝试新模式,可以说互帮当年华东地区的第一个客户还是作者促成的。但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跟互帮长期合作下去,不知道是该遗憾还是庆幸,而由此触发了作者的创业之路那更是后话了。


时间进入到2013年,进入小票采集领域的是汇动科技,汇动当年是国内第一家采用软件方式来抓取店铺收银小票的公司。之后的2014年,当时外部传言互帮获得了阿里的投资,同时作者老东家海鼎也找了一家叫仙丰的公司在共同研发一款类似互帮采集盒子的数据通产品,在华南有一家叫华阳信通传统做会员营销的公司也已经进入这个领域。


与此同时,在上海还有家叫本简的公司在提供此类产品,猫酷也开始准备进入这个领域。当时虽然整个市场的潜力很大,但实际的交易金额其实并不大,很多时候还是在培育市场,让购物中心能够理解接受这个产品并且为之买单。


虽然小票采集市场实际成交规模不大,但并不影响大家对未来的期待;市场上涌出大量的淘金者,每一个新进入者不是带着资本进入,就是觉得我家的产品技术更牛逼。比如后来慧银、客来乐、购阿购、云票盒子等等,到后来的2016年市场最热闹的时候至少有十几家公司在提供软硬件采集小票的方案。


小票采集模式还是无法解决痛点

随着汇动业务的不断扩大,遇到的收银设备也是五花八门;要想提升数据采集的适配率和准确率,里面的影响因素不仅跟店铺的收银机和打印机有关,还跟收银软件有关。串口的、并口的、直连打印、驱动打印、安卓系统、内置打印机、杀毒软件、系统格式化、不出小票、小票格式调整,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让各大厂商疲于奔命。与此同时,为了提升适配率和准确率,海鼎开始准备自己研发软件,从当年排斥软件小票采集模式最终还是走上的软件采集模式;互帮也开始在不断升级自己的硬件设备。


即使你的适配率和准确率已经非常的高,纵使你在售前阶段,明确告知客户我们的准确率到90%就可以达到验收标准,而在数据采集产品销售过程中前期往往都是跟运营和IT谈,但后期对账主要是财务,财务也认可这90%的准确率,但他会要求你告诉他错在哪里,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确保明天不会低于90%。


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某笔交易没出票,也可能是某家店铺谎报(报高报低的都有)。因此对账这是一件非常要命的事情,遇到零售业态还好,一天交易笔数不多,遇到餐饮业态不但小票数量多,还有点菜单、收银单、结账单,光对账就可以耗死你。



智能POS模式

早些年银行很愿意投大型收银设备的时候,基本上购物中心的收银设备都是银行在为之买单;但这些年银行随着刷卡量的下降,这一块的投入产出很难收支平衡,因此银行已经很少再为购物中心去投大型收银设备,随之替代的产品就是手持POS。


这种安卓POS既轻便,又能够安装POS软件实现分散收银、支付、营销,成为银行的首选方案;同时对于店铺来说既不占地方,又方便操作,同时还不会有租赁费,因此比大型收银设备要更受欢迎;但这对传统大型收银设备厂商是致命的打击,身边很多从事这一块的朋友都纷纷转行或是投身于智能POS行列。


收银软件模式

随着购物中心餐饮业态的比重不断加大,原来从事租户收银软件的厂商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切购物中心内的租户蛋糕,开始纷纷以为餐饮个体店铺提供收银软件,同时将销售数据直接上传购物中心ERP的模式。此中代表就是银豹和二维火,两者后来自觉不自觉的还进入到了购物中心ERP的领域中。但由于各种原因,落地的量级非常的有限。



时间进入到2017年,小票采集服务商中熬不住现金流的、扛不住寂寞的开始慢慢的退出了市场,目前还在市场上活跃的越来越少,可能再这么下去,未来购物中心招标小票采集选型时连三家原厂都凑不齐。


其实不想走

汇动基于当时的内外部环境,由于提供的购物中心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已经在市场上得到认可;综合考虑后,在2016年年底彻底放弃在小票采集领域中挣扎,同时转型采用智能POS模式为购物中心提供店铺销售采集服务。也正是这一决策才让汇动最终能够在购物中心信息化这一领域站稳下来。


此时此刻,小票采集店铺销售这种模式已经经历了七八年,虽然过程中也出现过采集盒子直接嵌入到收银机内,实现店铺收银机和小票采集的合二为一;也有将采集盒子集成到安卓POS中,实现支付和小票采集的合二为一;也有将采集盒子集成到打印机中,实现替换店铺打印机即可实现小票打印和小票采集两不误。


当然过程中也有在产品横向扩展上做功夫的,比如小票采集后追打二维码实现扫码积分。虽然这些年小票采集技术在不断优化,适配率和准确率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最终小票采集上来的销售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核对,没能彻底解决购物中心的痛点。


最近无意中看到老朋友XH写的一篇文章《H先生漫谈销售数据采集之路》,非常认可其提到的销售采集问题其实是人性的问题。更是信任的问题,由于购物中心对店铺的不信任,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去采集销售;由于店铺对购物中心的不信任,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去规避销售采集。



时间即将进入2020年,店铺销售采集准确性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作者在跟商管朋友的交流中,还是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焦虑;作为这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没能提供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也是个遗憾。

这些年常常在想既然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免核对、高精准的采集店铺销售;那么上线销售数据采集的意义何在,就是为了给自己打一针安慰剂:我已经在努力在做监控了。


因此从今年起,作者开始从销售采集产品的推广者变成了归劝者,归劝那些购物中心若是仅仅是为了销售准确性,只要让楼管有责任心的去做抄报,其实一样可以做到精准。而在人工统计这件事情上,作者也会给他们分享方法论-销售抄报四部曲:


微信图片_20210307141554.png


能做到以上四部曲的,不能说就可以百分百准确采集到店铺销售,但至少也不比其他采集方式差;若是想要落地会员积分、卡券营销,O2O闭环,那再上智能POS就已经够了,而智能POS软硬件银行都愿意买单。



虽说手工采集的模式跟目前大数据、AI主流宣传思想格格不入,但也的确技术的革新在目前阶段还是没办法逾越人性这道坎。也许未来某一天国家所倡导的区块链技术可以来解决这一难题,当所有的交易都采用电子方式支付,同时每一笔交易成功后都上链,一旦上链就永不可篡改,那么这个问题可能也就彻底解决了。


当然人性的问题,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来解决;其实购物中心中各业态店铺,对于主力店和一些连锁企业来说基本上不会作弊,这一类店铺其实也没必要花大成本去上线数据采集产品。


相对容易作弊的是个体店铺,那这一类店铺为什么想去作弊呢,核心还是这类店铺抗风险能力低,想着能多赚一块钱是一块钱;同时在经营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像连锁店铺有着强大的后端运营支持能力,又不能得到购物中心经营上的支持,就慢慢产生了敌对情绪。


如果能从经营上给予这一类店铺更多的支持,作者开过店,身边很多亲戚也是开店的,将心比心相信大家都不会跟钱过不去。若由于购物中心的经营支持,而让这些店铺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店铺应该不会配合度自然也就高了。那怎么才能做到更好的为这些店铺提供经营支持呢?答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店铺盈亏平衡点

作为运营的同事得跟店铺老板交朋友,多跟他们聊天,了解到的诉求;从聊天中获取每家店铺的盈亏平衡点。


2、关注店铺经营情况

每周每月要关注店铺的经营数据、营销数据、客流数据,一旦店铺连续几个月出现亏损;要立即将这些店铺列入下一阶段经营辅导和经营扶持对象。


3、找出店铺经营异常原因

针对这些异常店铺开展深度分析,找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购物中心给其带来的过店客流不足,还是店员喊客能力有限或是商品结构有问题导致入店客流不足,抑或是店员销售能力有限或是销售主观意愿不足导致成交笔数不足。


4、给予有效的经营辅导和扶持

针对不同店铺不同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经营辅导和扶持方法;深入和店铺探讨,持续优化方法,确保下个月度销售全面回升。


相信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店铺一定会心甘情愿的把数据和问题呈现在你面前,希望让你带着他一起飞。


后记


在购物中心店铺销售采集这条路上,作者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光提供工具能够给到客户提供的帮助有限,必须要有方法论的支撑;而要很好的实践方法论,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执行力才行。因为方法论比工具重要,执行力比方法论重要。


瑾以此文献给继续在为购物中心店铺销售采集不断创新优化的同仁们,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是件十足的苦活,而那些没有拿过融资的同仁们还在坚持尤为值得尊敬。

项利军微信二维码.png

更多交流请添加微信

来源:商业地产数字化研习社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