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商业地产数字化研习社创始人,汇动科技总经理,十多年商业地产信息化建设经验,曾参与百联、万达、凯德、中航、绿地等上百个商业地产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商业地产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见证者。现主要工作是联合组织商业地产圈伙伴一起探索并推进中国商业地产数字化之路,为商业地产提供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开业的大型购物中心已有5000多家,最近几年每年都在以500多家开业速度在新增。因此购物中心在经历最近20年的快速发展后,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
一、新增购物中心出现以下特征
1、沿海发达地区新开购物中心基本上在郊区,且开始进入镇点;而内地购物中心开始涌入县城;
2、大量的商管从业人员开始进入招商运营管理输出行列,这其中包含从一些知名公司离职出来创立的商管服务公司,以及知名公司直接杀入从事轻资产运作;但这一类商管公司很难和业主方利益一致,目前来看成功的案例很少;
3、这些区域购物中心目前核心关注点还是在招商,招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开业,因此很多购物中心焦点还没有放到运营;而当前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从重视运营管理开始迈入到资产管理;
4、县级购物中心在人才招募上非常困难,因此对于智慧运营和数字化营销方面有朦胧的感觉,但是又怕投入和产出比不高;
5、县级购物中心由于人才难招募,员工往往都是以家族人员为主,同时能开购物中心的企业本身在当地也算知名企业;因此很多员工执行力不足,没有积极主动的意愿;
6、有一部分由于年龄或是其他原因回到三四线老家城市,给三四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带来的一些全新的发展动力。
二、购物中心的信息化的一些变化
百家争鸣
从传统的百货系统提供商(长益、富基)到后来的购物中心系统提供商(富基、科传、海鼎),到目前出现了百家争鸣、战国纷争的态势;
资本力推
资本的力量加速了购物中心系统供应商的分化,目前有阿里系(富基、科传、长益)、腾讯系(海鼎),这些公司被收购后导致内部很多员工出来创业加入这一行业;
流量时代、顾客为王,很多会员系统供应商很容易拿到融资,因此资本也加速了购物中心系统供应商的专业分工,以往一个购物中心从商管系统、会员系统、收银系统都是一家厂商来提供,现在出现了一家购物中心有很多厂商进去分食商管、会员、POS等;
自主研发
一些集团连锁购物中心考虑到快速扩张、资管输出、数据价值、科技加持,都开始自己研发系统,目前万达、万科、宝龙、红星、龙湖等都已经或正在研发自己的核心系统;
外行切入
一些上市软件公司在老客户进入到购物中心行业后,也开始进入购物中心行业信息化行列,远的如竞优、明源,近的如久其、MBP。
选型谨慎
甲方也开始逐步清晰的认识到信息化作为工具,如果没有优秀的团队来使用很难会产生好的效果,未来在信息化选择这一块相信会越来越谨慎。
三、购物中心信息化的趋势探寻
笔者有幸入购物中心信息化行业十数年,见证了这十来年购物中心疯狂发展,以及信息化的迭代发展。因此分享下购物中心行业信息化接下来发展的一些可能趋势:
更多甲方投入自研
将会有更多的连锁型购物中心集团加入到系统自研行列:一方面是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不管是为了讲故事需要,还是管理输出需要),另一方面是这一块人才开始溢出(传统软件厂商被选购后,一些资深项目经理流失出来成为这类集团争相猎取的产品经理目标)。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出发点不纯粹、人浮于事、技术团队和商管团队目标不一致、管人的比管事的多等等,导致资源极大浪费,因此除了自家使用外,想要往外输送信息化将成为不太可能的事情。
乙方厂家标签化明显
一些新玩家(标签化明显:会员厂家、数采厂家、客流厂家等)进入后,经不住诱惑,不管是靠自研还是靠集成也开始切入到周边领域,这将导致传统大而全的厂商市场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比如做预算管理的开始切入到资产管理再到结算管理,做会员系统的开始切入结算系统、POS系统等。同时很快也会让每一个新玩家看到自己不再性感了,会变得越来越重,客户数量很难上去,同时加上购物中心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小众市场,因此这个行业将很难形成年营收在一亿以上的乙方公司。
传统厂商市场被挤压严重
受到集团客户自研影响,传统厂商为了保持营收,开始放低价格和切入到中小型客户,这将导致精力被分散,很难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创新产品的研发,这就给一些新进入者(以资产管理为标签)可乘之机,未来大型客户系统被切换的可能性会变得越来越多。
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未来几年受到地产融资和招商问题的影响,很多中小型购物中心很难开的出来,因此有限的中小型客户需求发布出来,各方势力的争夺将愈发激烈,因此新进入者将越来越难生存。
租赁型、工匠型的乙方可能长久
一些小型厂家如果能以其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有工匠精神,服务好几个中大型客户,成为其编外信息部,同时每年再接些小单子,应该也能生存的比较好;但想活的滋润,要么开拓新业务,要么公司迁往内地。另外将软件价格放的极低,以县城购物中心和社区购物中心为主要市场,以规模数量取胜能否闯出另一番景象,目前还需要拭目以待,因为这些地方相对比较偏远,需要投入极大的地推成本。
没有深入服务的系统很难生存
短期内,所谓的大数据和AI智能很难在购物中心有实际成熟应用,系统作为一个工具,没有好的团队来使用,很难发挥出乙方在宣讲方案时的价值,最终系统只能沦落为记账软件;因此像在中小型客户上靠软件费用赚钱未来将会越来越难,特别是那些每年维保费动不动收个一二十万的,将会面临着停服务或是被切换的风险。
专业化信息化服务公司逐步出现
未来专业将更加细分,软件厂家有可能像招商运营管理输出一样,未来输出信息服务,目前已经看到一些公司在线上活动策划、微信软文编写、活动数据录入、活动效果分析方面做信息服务输出,相信后面会有很多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运营的服务公司出现;但是这一类企业也很难有规模化发展,毕竟业务模式比较重。
细分领域专注性很难坚持
很多乙方做好自己领域之后,很难经受住诱惑,不切入到周边领域。因此未来很难再有类似汇纳这样的性感乙方出现,十年如一日只做客流,伴随着购物中心快速发展,迅速做大规模,在正确的时机上市。
了解更多信息,请添加微信